关于集体宗教活动的举办地点,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按照宗教习惯,信教公民可以在自己家里过宗教生活,如祈祷、诵经、礼拜、封斋等,这属于个人宗教活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要求,信教公民举行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即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以及依法登记的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这样规定是出于以下考虑:第一,集体宗教活动参加的人数较多,而宗教活动场所是专门为信教公民举行宗教活动设立的,可以满足集体宗教活动的空间需要;第二,宗教活动场所有经过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宗教活动,可以为信教公民提供合乎教义教规的讲经讲道及其他服务;第三,宗教活动场所有经民主协商产生的管理组织,有健全的治安、消防、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可以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集体宗教活动的安全;第四,集体宗教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可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依法保护和社会各界的尊重,这既有利于保护信教公民的权益,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根据《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当地一定数量的信教公民有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需要”也正是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且在申请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时应当提交“拟设立地一定数量的信教公民有经常进行集体宗教活动需要的情况说明”。
关于集体宗教活动的组织者,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由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或者宗教院校组织。按照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集体宗教活动的组织者是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或者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和宗教院校是宗教性组织,组织集体宗教活动是其权利。同时,规定集体宗教活动由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组织,可以有效防止社会上一些人或一些组织为了非法目的而组织开展活动。
关于主持集体宗教活动的人员,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宗教教职人员是指按照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第五章的规定,由宗教团体认定,并报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的人员,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要是指:除宗教教职人员以外,经宗教团体依据本宗教的全国性宗教团体的规定认可的,可以主持宗教活动的其他人员。比如,在一些基督教活动场所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配备经过认定备案的基督教教职人员,而由符合基督教规定的义工传道员主持宗教活动。不论是宗教教职人员还是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都应按照本宗教的教义教规主持宗教活动、讲解教义教规和为信教群众提供服务,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来源:微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