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派团体

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派团体 > 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 正文
王乃静教授访谈录
2010-04-21  单位:党委统战部   浏览:

关注大学生就业和高等教育

记者:王院长您好!您现在身兼数职,工作这么繁忙,我们还来打扰您,很不好意思。首先代表校报的读者向您表示感谢。

教育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这次“两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您在这方面提出了哪些问题以及破解难题的妙方?

王乃静: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牵动着一个家庭和多个成员的心。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所学和社会需求脱节。

高等教育应分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普及型教育三个阶段。在精英教育阶段,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朝着学术型人才来培养,毕业以后当教授、科学家、工程师。现在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特别是50%以上高等教育入学率,在这个情况下,就不应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型的目标,而是一个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外发达国家为什么入学率都在70%、80%以上呢?他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而我们的教育目标一直没有改变,即使已经有了这么高的入学率,到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但还是朝着培养学术型的人才这个目标来发展高等教育。这样就造成我们的大学生虽然在大学里辛辛苦苦学了四年,但是和社会的需求不吻合。

记者:关于大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的问题,我能不能这样理解您的意思,就是说,现在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内容,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那么,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如何针对实际调整培养方向呢?

王乃静:作为学校,要思考自己的定位,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果还是沿袭过去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大量的学术型人才,这样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会越来越多。实际上我们社会就业市场大量需要技能型的人才。国外发达国家为什么高等教育入学率这么高,主要都是在两年的高等社区学院,也就相当于现在我们的高等职业学院。国家要拿出钱来,让这些学生去上学,学了技能,然后再工作。对政府来讲,对教育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尽量减少发展重点性大学。

还有一个问题是目前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缺乏。让大学生跑营销,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营销对象,他没有掌握沟通的基本能力。因为我们大学里没有培养他怎么演讲,怎么表达,怎么沟通,怎么社交。大学生不会这些基本常识,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而这些其实对就业很有帮助。教育要改革,就是要让培养出的学生拥有真正适合企业、公司,或者银行,或者机关需要的那些技能。而现在大学里的专业分得太细,学的都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却没有创业、就业的专门培训。

记者:在就业难的现实面前,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声音,那就是倡导大学生创业,但事实上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比例还比较低。对这个问题,您怎样看待?

王乃静:实际上创业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一个人要创业,首先要有启动资金,还要有人脉,还得懂市场。而这些我们的学生都不具备。我们大学里边没有教给大学生怎样去创业。比如说我们如果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告诉他怎么注册一个公司,怎么管理一个公司。不学会计怎么看会计财务报表?怎么和客户谈判?怎么去讲演?怎么去游说?你得学会这些谈判技巧。如果大学生话都说不出来,不会演讲,叫他去创业那是不可能的事。启动资金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也是个难题。

创业者必须具备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社会稀缺资源,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大部分人当不了企业家,一干就垮。为什么呢?不具备企业家才能。这个一方面是天赋,一方面是后天培养,都是不容易的。

记者:也就是说不是人人都适合去创业的。

王乃静:对。政府应该在启动资金、疏通人脉、市场三个要素上,给创业者一个规划、指导,有鼓励政策,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使那些具备企业家才能的大学生能够很好地去创业。创业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人人都去创业不可能也不现实,盲目的创业肯定要失败的。

解析经济热点和民营经济发展

记者:近期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比较多,有人甚至说2009年是“国进民退”年。您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能给我们谈谈“国进民退”是怎么回事吗?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王乃静:通俗地说,就是国企和民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问题。2009年关于“国进民退”说法,主要缘于有些国企投入到非自身主业的竞争性领域,比如说房地产。在我看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进民退”。国有就不好吗?民有就好吗?也不一定,关键是看怎么去管理。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挥了不容置疑的作用,而关于“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的争论声也一直存在。其实经济和文化一样,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烙印,不能一概而论。

政府判断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进退问题是从宏观方面出发,首先是企业的数量,到底民营企业的数量是在增加还是减少,然后是民营企业产值的比重。实际上改革开放30多年,民营经济在GDP的比重一直在增加。比如山东,目前整个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56%,而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民营经济)甚至占到90%多。比重上的差别是因为山东有不少国有企业,有央企。如果把民营经济这块再发展上去,那么山东的经济形势肯定会越来越好。

不管怎么样,叫“国进”、 “民进” 或者“国退”、“民退”,最后一个字都是“和”,就是发展和谐经济。国有企业一定要牢牢占据那些战略型产业和涉及国家安全命脉的主导产业,而民营企业给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增加了就业,提供了财政收入,提高了居民消费等等,所以说国有企业要发展,民营企业也要发展,偏重一方都是不行的。

记者:您是省工商联主席,一直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您曾说过工商联是民营企业家的“娘家”,在这次的全国政协会上,您也有关于民营经济的提案,那么您认为民营经济该如何调整,朝哪个方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王乃静:现在大家都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关注新兴产业。对于产业结构的方向,有的说是知识经济,有的说是云端经济,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知识和智力的产业,而不是仅仅依靠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将来是人用知识来创造财富。就像电影《阿凡达》,能赚10个亿,而传统制造业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这10多个亿。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作为一个产业链,迄今为止的收益已高达60亿美元,更是创造了文化产业的奇迹。这在传统制造业等领域很难想象。

去年鲁台商会交流年期间,我带领山东近百个民营企业家去台北参加鲁台商会交流年论坛,在那里看到台湾目前电子科技产业比重非常大,台湾已经把一些“粗老笨壮”的产业都转移走了。其实目前很多发达地区也在逐渐地把造成污染的制造业往外转移,我们的结构调整同样应该压缩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产业,逐渐提升知识性产业的比重,比如文化产业,电影电视、出版、设计、时尚等等这些东西。而民营经济在这方面应占一席之地,而且肯定更有优势,因为民营企业靠的是企业家才能,而在一个生产活动当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就是企业家才能。民营经济的出路也将是知识和智力的产业。

记者:据有关统计,70%的大学生要到民营企业就业,可眼下有些大学生宁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去民企,对此您怎么看?

王乃静:作为一个大学生,首先自己要分析整个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它的趋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干什么样的岗位。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了业,直接到一个企业当管理人员,这就很难。实际上我们社会就业市场大量需要技能型的人才,也需要大量学生走进民企。

大学生就业有个统计,1%的去党政机关,30%以下、20%多到事业单位,还有金融、银行,70%到民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就业市场。大学生在目前的阶段也应该找适合自己将来有潜力发展的岗位,不要局限于当时的一时一事,非要到大城市,非要到银行、当公务员。这样就业比例肯定很低。到民营企业就业,一方面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智力因素,另一方面民企的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大学生,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应该说,大学生到民企就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记者:王院长,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感谢!再见

王乃静:谢谢!再见!

提案列表

1、《关于促进社会就业的几点建议》

2、《关于规范民营经济提法的建议》

3、《关于调整土地使用税的建议》。

王院长个人简介

王乃静,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1993年9月起任山东省政协常委,2007年5月起任山东省工商联主席,2008年1月起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2008年3月起任全国政协委员。

上一条:刘长明受聘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