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意义与路径
2025-08-13  单位:党委统战部   浏览:

系统观念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强调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互动性角度分析问题。“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开启了以系统观念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新篇章,为新时代宗教工作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确立了根本遵循。

一、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战略意义

“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决策部署,特别强调 “系统”二字,旨在从更高站位、更全视角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通过宗教思想建设的中国化,促使宗教界在政治立场上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通过文化建设的中国化,让宗教教义阐释浸润中华文化基因;通过制度与人才建设的中国化,确保宗教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这一进程既遵循宗教自身发展规律,又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本特征,既能最大限度发挥宗教在公益慈善、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能有效抑制其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从根本而言,宗教中国化的系统推进,将直接推动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既让宗教在中华文化沃土中获得持久生命力,又使其成为社会和谐的建设性力量,最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宗教领域的和谐根基。

(二)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是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促进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由之路。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深度契合我国宗教生存发展的内在逻辑,既是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核心要义,更是促进宗教健康传承的内在要求。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需将宗教事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在尊重 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理顺宗教与国家、社会、其他宗教间的互动关系,让宗教在法律框架内有序开展活动。这既能消解潜在矛盾、凝聚社会共识,又能为各类宗教关系的和谐筑牢根基。同时,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能够推动宗教界深挖教义教规中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积极内涵,通过对宗教思想、文化、实践的创造性转化,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宗教传承既坚守核 心信仰,又浸润时代精神 ,在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中获得持久生命力,真正实现从“存在”到“健康存在”、从“传承”到“健康传承”的跨越。

(三)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是防范和化解我国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的关键举措。在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境外宗教渗透、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等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宗教领域的复杂性、敏感性日益凸显。部分宗教易受到境外渗透影响,甚至表现出“去中国化”“逆中国化”的倾向,不仅威胁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更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内部管理难度的持续增加,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性愈发突显。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宗教,能够不断增强广大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而从根本上有效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的各类风险隐患,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仅要强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共识,更要将这种共识付诸实践,积极探索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施路径。

一要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党的领导是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保障。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核心,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为遵循,将宗教工作纳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统筹规划,确保宗教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要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机制,细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与工作内容,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同时,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突出、作风优良的宗教工作队伍,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引导,通过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在实践中深化 对“五个认同”的共识,使政治引领真正落地见效。

二要深化文化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宗教中国化的重要土壤,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中华文化持续浸润宗教的过程。需深入挖掘教规教义中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内容,作出契合时代进步要求、彰显中华文化精髓的现代阐释,并推动这些阐释从理论走向实践——充分调动宗教界的积极性,借重要宗教节日和重大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讲经布道,进宗教礼仪习俗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同时,宗教活动场所的建筑、雕塑、绘画、装饰等方面需体现中华文化元素与中国特色,使其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通过文化讲座、艺术展演、经典研习等活动,主动融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要完善法治保障。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以法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为宗教中国化提供制度框架与法律保障。要不断完善宗教事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细化配套政策,让宗教活动的开展、宗教团体的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运行管理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执法层面,需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处理涉及宗教的违法违规问题,既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保障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法治的刚性约束为宗教中国化筑牢制度根基。

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统筹兼顾各方面因素。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从本质上讲是我国宗教的一次深刻调整、深刻变革。系统观念为宗教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有助于全面把握宗教中国化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应构建多层次政策体系,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创新宗教文化表达方式,培养高素质宗教人才。同时,要正视面临的挑战,采取针对性策略予以应对,确保宗教中国化进程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标。

(作者单位分别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河学院理学院,黑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本文系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人才培养项目“黑龙江省宗教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GSP-15)

来源:微信号“微言宗教”

本文原载于《中国宗教》杂志



上一条:学习读本: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下一条:学习读本: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