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2025-06-17  单位:党委统战部   浏览:

守劳工作底线 把握统战规律 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山东实践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遵循。山东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树牢底线思维,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理解把握新时代宗教工作

宗教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强大法宝作用的重要载体。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守好宗教领域安全稳定底线,坚决扛起宗教工作主体责任、政治责任。

(一)从意识形态上认识和把握宗教工作。宗教问题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看待宗教问题,深刻把握宗教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宗教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坚决铲除宗教极端思想和非法宗教活动滋生蔓延的土壤,严防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风险,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导权、主动权。

(二) 从社会治理上认识和把握宗教工作。宗教团体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宗教内部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成为推动宗教事务治理的积极因素。宗教活动管理是宗教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各宗教健康传承的重要载体。要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法律法规规章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宗教教义教规和传统习惯开展宗教活动,做到既不危害国家安全、又不违背公序良俗。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注重分类施策、建章立制,严防非法宗教活动向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地区渗透蔓延。

(三)从群众基础上认识和把握宗教工作。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

作,是争人心团结力量的工作,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的角度做好宗教工作,将能不能把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作为评价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坚持统战思维,深化对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面对宗教领域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大统战思维,把握统战工作规律,坚定主心骨、学会辩证法、深耕责任田、做实良心活,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行稳致远。

(一)加强教育引导,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宗教界人士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是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必须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要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信教群众在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形成广泛共识。

(二)增强斗争精神,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要 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又要善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努力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必须同宗教界结成爱国统一战线,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消弭分歧、增进共识,旗帜鲜明地反对有害于党的领导、有害于国家主权安全、有害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错误思想及言行。对于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必须敢于动真碰硬,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攻坚克难、处理复杂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三)增强工作使命感,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坚持正确政绩观,推动党的统战事业行稳致远。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依法打击非法宗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打好“歼灭战”,努力解决宗教领域和宗教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治未病的事情,打好“持久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牢守住宗教领域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强化系统思维,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山东实践

山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持“守底线、出经验”,创新推进宗教中国化山东实践,为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探索山东经验。

(一)持续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注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自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宗教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强化顶层设计,将宗教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六个纳入压实责任"成为制度性安排,新时代党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聚焦主题开展学习教育、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着力增强政治素养、能力水平、担当作为精神,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宗教工作干部队伍。

(二)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宗教界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四讲四比”(讲大局比情怀、讲法治比规范、讲科学比素养、讲爱心比奉献)等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进“五个认同”,促进宗教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宗教界开展“四个一批”活动(评选一批优秀讲经讲道案例、一批金牌讲经讲道员、一批传统文化浸润典型、一批服务社会项目),建设200余处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加强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在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建设我国宗教中国化研究基地,指导各宗教编写《宗教中国化100问》《宗教中国化100例》等系列读本。推进宗教界人才建设,支持宗教界人士提升国民教育学历水平,积极培养宗教界“双通”人才。

(三)持续深化文化浸润。强化先进文化引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团体、进场所、进院校。发挥山东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探索打造“儒风海岱·五教同行”、佛教“齐鲁觉音”、道教“海岱论道”、伊斯兰教“伊儒会通”等品牌,指导宗教界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活动。强化革命文化示范,深入挖掘宗教界怀揣家国情怀、秉持民族大义的优良传统,发挥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讲好宗教界爱国护国、爱人济世的生动故事。

(四)持续强化宗教界自身建设。从严抓自我教育,深化崇俭戒奢教育活动,指导宗教界将全面从严治教融入教规教义阐释、讲经讲道实践、宗教院校教育教学等方面。从严抓自我约束,开展宗教事务治理“规范提升年”活动,印发宗教事务治理七项清单,指导宗教团体加强内部监督制度和教风建设。从严抓自我管理,制定宗教团体规范化建设及评估量化参考标准,指导全省性宗教团体设立教风监督委员会、教风建设专委会,严格执行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办法,探索推进教职人员信誉管理,严肃惩处教风不正等行为。

(五)持续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及宗教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作用,健全完善分工协作、执法惩治、教育引导等机制,定期开展宗教领域风险隐患会商研判,做好线上线下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宗教领域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全省各级普遍将宗教事务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建立起7万余人的宗教工作联络员、26.9万余人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设置近万名基层宗教事务公益岗,确保乡村两级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基层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为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白山

来源:《中国宗教》杂志2025年第6期


上一条:国家宗教事务局印发《宗教教职人员网络行为规范》 下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有关问答

关闭